土豆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诗词歌赋 > 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

马志清:凝固的记忆

2022-04-18 19:56:04现代诗歌
  舜耕山是八公山的余脉,坐落在矿区东端,山上山下绿树葱茏,奇岩怪石,林茂泉涌,登临山巅高阁,整个淮南城区尽收眼底,呈现典型的条带状。北麓山脚下,12000多名矿工被日军折磨致死,扔

  舜耕山是八公山的余脉,坐落在矿区东端,山上山下绿树葱茏,奇岩怪石,林茂泉涌,登临山巅高阁,整个淮南城区尽收眼底,呈现典型的条带状。北麓山脚下,12000多名矿工被日军折磨致死,扔进万人坑。这里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工人下井前都要接受“忆苦思甜”教育,组织参观淮南大通万人坑。目睹一层石灰叠压一层白骨的坑穴,倾听老矿工声泪俱下的哭诉,我惊骇悲愤,沉默无语,面对眼前累累尸骨留下深深的印象。参观内容之一是吃“忆苦饭”,一坨糠麸窝头,一勺不咸不淡漂浮几片黄叶的菜汤,着实很难吞嚥。有人悄悄把窝头揣进兜里,或偷偷丢弃在旮旯背处也不足为奇。

  大通万人坑是抗战时期,日本侵略军和掌柜把头从山东,河南诳骗上千名难民来淮南挖煤,有的拖家带口,有的单身孤影,还有年少体弱的未成年人。井下环境恶劣,繁重而危险,吃的是发霉的橡子面和豆饼,住的是不挡风寒的工棚。饥饿,疾病,伤残,塌方,冒顶,安全事故频发,夺走一批又一批鲜活的生命。矿工死后像垃圾一样拉倒南山下草草掩埋,天长日久尸臭熏天,害怕传染,便撒一层石灰盖一层薄土,先后填满五个大坑。

  听老一辈说,万人坑里不光是死难矿工,还有被枪杀的新四军和共产党人。当年有人躲避抓壮丁或违法犯事逃进矿井官府亦不追捕,声言,下井人进了阴间如同死去。“四路无门把炭掏”正是血泪书就的真实写照。

  离开万人坑,我想默默告诉土层下的白骨魂灵:日本鬼子早已被赶走,矿工已经彻底翻身!

  怀着神秘,新奇的忐忑,我第一次下井感受厚土硬岩下的生命之光。腰挂灯盒(蓄电瓶),头悬矿灯,紧跟师傅们鱼贯而行;乘上急速下降的罐笼,顿感耳鼓嗡鸣,心脏提到嗓眼,头重脚轻;主巷道灯盏高挂,脚下两条锃亮的钢轨逶迤延伸,运煤车皮疾驰而过,发出金属撞击的声响,电车铃敲个不停,清脆,明朗,一片繁忙。

  采掘工作面又是一番景象,风锤风镐打眼放炮穿透岩石直达煤层,支撑架棚循序跟进。深至数百米的煤槽小巷道由于地壳压力变化,采煤掌子面低矮,狭窄,潮湿,采煤时弓背曲膝甚至跪着攉煤。如若巷道深远通风不足,汗流浃背闷热无奈,偶见赤身失雅的尴尬劳作场面,好在井下都是男人。

  炮烟消散,粉尘在矿灯照射下灰楚楚,雾蒙蒙,人与人之间留下不完整的身影。

  行业的特殊性,雕铸了矿工率直,坚韧,硬气,不畏艰险的职业秉性,乐观豁达的奉献精神。

  认识一位老矿工,采煤时顶板无征兆垮塌,刹那间碎煤矸石埋到胸前。呼救声哭爹喊娘,撕心裂胆,工友们迅即营救脱险,见他脸上挂着两行清晰的泪痕,是恐惧还是感恩?第二天,提着工具又出现在班前会上,班长劝其多歇几天平复一下惊恐心境。他平静地说:“世间干啥没有危险?后怕不如小心,回家多喝二两酒,阎王爷不宠怕死的人。”我顿时愕然不解,为他的气度感染、赞叹,相信这并非麻木,是矿工本色的体现。

  煤矿是高危行业,井深黝暗,水、火、顶板,瓦斯四大灾害时刻裹胁从业者的生命。严苛制度,铁冷纪律护卫着矿工安全,避免重大事故发生。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都会受到无情处罚,酒后下井,携带火种,井下斗殴视为井下安全的大忌。

  煤田蕴藏地下千百年,大都由岩石将煤槽分隔,不论是平槽还是立槽(斜槽)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天然形成,煤层好似硕大面包的黑色夹心,分层开采,由此及彼。煤炭挖掘破碎后有组织汇集,经链板机,皮带机运出,看着滚滚而去的煤流犹如流淌的乌金,收获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刨煤眼工序是件苦活,既脏又累颇需体力。擎举十多公斤的风镐,自下向上开凿一米多见方的空洞,用木盘支撑固定,通常高达十多米,供上下人和溜煤使用。风镐的后坐力震的臂酸胸涨,煤块泻落头顶砸的安全帽砰砰响,落在臂上,砸到腿上很容易留下划痕。粉尘弥漫,带着口罩闷燥气短,突突突的风镐声节奏感很强,让人想起机关枪声,连续几小时操作十分辛苦,经验丰富的师傅却习以为常,说心里话,他们是我敬佩的人。www.potatoyun.com

  这是力量与技巧的融合,是坚韧与刚毅的支撑。即便发展到采煤机械化的今天,刨煤眼工序无可替代,被称为井下采煤的“开路先锋。”

  煤矿工人不在意社会的关注,不相信职业的卑微,不计嫌他人的偏见,不追求生活的奢靡。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地下工作者”,在幽暗中生产光明,于平凡中实现价值。

  “大干快上”掀起的劳动竞赛热潮,许多矿工打连勤上“忠字班”,连续在井下作业两个甚至三个班次,不讲条件,不计报酬,无怨无悔,涌现众多劳模,标兵和先进人物,塑造了煤矿的辉煌,展演了矿工的风采。他们真诚,皮实,坦荡,是一群不戴面具生活的人。

  以往,井下采掘工文化普遍较低,择偶难度大,部分配偶子女属于农村户口。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步解决矿工家属“农转非”,井下工作满一定年限即可转为城市户口,缓解住房、子女就学的困惑。鼓励地面工种主动下井充实生产一线,稳定职工队伍,激发生产热情。

  如今,老矿区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岁月的余温还在,依然灿烂,光照后人。

  瞩望舜耕山,烟岚渺渺,隐约染成铅灰色,余晖映衬山岭变成一道剪影,凝固的记忆越是平常,越是难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