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诗词歌赋 > 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

林天湖:人菜瘾还大的约翰

2021-12-18 13:18:49现代诗歌
  1215年6月15日,对于英王约翰一世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日子。就在这一天,贵族们会同着骑士、市民和教士冲进了他的宫殿,将一份文件摊在他面前,强迫着他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文

  1215年6月15日,对于英王约翰一世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日子。就在这一天,贵族们会同着骑士、市民和教士冲进了他的宫殿,将一份文件摊在他面前,强迫着他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文件的标题上赫然写着“大宪章”这几个字。

  保障贵族、教士和市民权利、限制王权,这是文件的核心内容。以往偏向国王的天平,伴随着签名的落成,开始悄然反转了。

  愁眉苦脸签下文件的约翰自然不会想到,这一笔签名,日后竟会在英国掀起宪政的浪潮,并助力这个“岛夷之国”成就一代霸业。回望过去,只有满篇的败绩勾起他的不甘。

  “无地王”、“失地王”的外号在后世流传着,几乎斩碎了他作为王室的所有荣耀,后世的帝王们遵循着景仰古代贤王而为子孙起名的原则,也极力排斥“约翰”这个名字。于是我们看到,在英国历史上,约翰一世之后,再无约翰王。

  作为英国史上“最无能”的国王之一的约翰,自打1166年出生起,人生便不太顺意。作为王室幼子,他出生时,国内封地已然分配完毕,各自“名花有主”。大约其父亨利二世也没有想到,相隔近十年竟会再得一子。因此,约翰不幸地成为了亨利二世的几位王子中唯一没有独立封地的。他所能得到的,仅仅是从二哥小亨利手中划分出来的几座城堡而已。

  无地王的外号,便这么来了。身为王室子弟,却没有领地,实在可谓是开局不顺。再加上身为幼子,几乎等于是断绝了继承王位的希望。

  不过,上天到底还是对这个倒霉蛋儿有所顾怜,父亲亨利二世的态度转变,成为了他人生中的一次转运良机。

  在大哥们的继承权之争最终引发战端,扰得国内不得安宁之后,镇压了叛乱的亨利二世转而开始注意起这个被薄待的小儿,在1777年将“爱尔兰之主”的名分给了他。至此,爱尔兰、部分不列颠岛及欧洲大陆的土地成为了约翰的领土,他不再是“无地王”了。现在,非长子的身份成为了他取得国王之高位的最后阻碍。

  怎么办呢?一个字,熬!

  1189年,在熬死了两位兄长之后,三王子理查成为了他最后的竞争对手。到了这儿,他可有些等不及了。恰逢理查正带着英国十字军在埃及和穆斯林君主萨拉丁打得不可开交,他这边就和刚从东征前线撤下来的法王菲力二世谋划上了,试图将理查囚禁在神圣罗马帝国,自己夺取英国王位。

  不过,俗话说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勇武有为的理查终究还是得到了大部分贵族和市民的支持得以回国,并打败了约翰。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镇压了叛乱的理查居然赦免了约翰,并继续指定他为王位继承人之一。人们大多猜测,这是理查挂念兄弟情谊,才宽恕了约翰的罪行,也许如此。

  总之,最后的结果是,如同玄幻网文一般,约翰成功地从不受待见的“无地王”翻身而成了高高在上的英王。

  1199年,理查死后,约翰坐上了王位,成为了英国金雀花王朝第三位君主。据说,在加冕仪式上,约翰过于激动,以至于摔了一跤,甚至差点摔坏了王冠。

  面对这来之不易的高位,约翰似乎认为自己已经准备好大展宏图了。

  那么,历经两代先王励精图治,全力扩张的庞大英王国,在约翰的手上被治理得怎么样呢?从后世人们给予他的第二个外号“失地王”来看,恐怕是不尽如人意的。

  王朝统治者想要让国家相对平稳地延续,文治和武功是必不可少的,至少也需要在二者中取其一。就像我们评价宋朝,武功平平,文治出彩。很可惜,约翰在这两方面都显得相对弱势。

  约翰即位后不久,法王菲力二世便违背合约率军进攻英王国此前在法国境内扩张的领土,试图将它们收复。法王菲力二世的军事才能不容小觑,这给约翰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档口上,他的侄子布列塔尼公爵亚瑟公然反叛,投奔菲力二世。至于理由嘛,和他当初与菲力二世合谋时一样——作为王位继承的竞争者试图夺取王位。真是风水轮流转。这件事又在他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约翰一听这消息,气都不打一处来,很快便派兵突袭了亚瑟。这一仗,后来被叫做米尔博战役,结果也还是不错的——约翰打败了亚瑟军,并让亚瑟成为了阶下囚。若是照着这样的趋势下去,击败法国也并不是不可能。然而,约翰的冲动很快便将他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盛怒之下的约翰,未经审判便将自己的侄子亚瑟杀死在狱中,一时间不满的情绪开始升腾——拥有审判权的贵族们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是对他们的羞辱。与先王理查的鲜明对比,更加剧了不满的发酵——你看,这位国王是多么的残暴不仁啊!更关键的在于,正是约翰本人,为战局的逆转添上了最后一根稻草。

  为了维持对法作战,约翰的大军深入英王国在法国的势力范围,如此一来,军费便成了问题。

  约翰的办法是,管地方贵族要钱——明摆着是把地方贵族们当成移动钱包了。

  在反抗突如其来的加税时,贵族乡绅和教士们的颇有后来荷兰人的风范。抗税自不必说,占有原法国领土的那些英国贵族干脆直接宣布和约翰说拜拜,转而去和菲力二世说嗨嗨。

  这一下子,又把约翰给点燃了。愤怒的约翰下令出兵讨伐反叛的领主们。然而,轻率指挥,盲目冒进的他在军事上却接连受挫。

  打法国是要钱的,打反叛的地方贵族同样需要,只是这回想要从贵族手中拿到军费怕是已经不可能了。约翰又想了个损招——去抢教会。

  他没收了教会的地产和财富,并将其充作军费。为了更好地摄取教会利益,他甚至拒绝承认罗马教廷派遣的主教,转而欲任用自己的手下。虽然最终在1213年被迫让步,却也与教会结下了不小的梁子。其下场便是在得罪地方贵族的同时,也得罪了教会。

  教会和贵族们并不令人意外地联合了起来,他们在等待一个时机,好让这位跋扈专横,不顾及他们利益的国王好好地吃个瘪。

  找这位在战场上“人菜瘾还大”的国王的茬,并没有那么难。在法国战线的节节败退使得大部分在法领土已然该旗易帜。1214年,约翰在国内贵族的强烈要求下发动了对法的布汶战役,不出意料地,他又失败了。这些年来,他以自己的行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失地王”。贵族、教士当即表示,我们看你不爽很久了,他们拉上了想要谋取更多利益的市民代表。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签署自由大宪章。

  在后世看来,这是这位约翰王德不配位的醒目标志。后来的人们,也多抓住这个象征对其大加嘲讽。在大宪章这一耻辱意象的笼罩下,约翰在随后持续三年的第一次诸侯战争中几次可圈可点的成功指挥也显得瑜不掩瑕了。今天的人们说,从总体上看,约翰臭名昭著,因为其错误的统治,使其父兄努力多时获得大量欧洲领土丧失。

  说来有趣,实际上,对于约翰的失败,他的兄弟理查也有一定的责任。十字军东征时期,理查穷兵黩武为国库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可是,我们看到,将错误分担给理查,终究不是历史的主流。客观地说,这两位国王均是好战之人,试图通过战争体现自己的能力,为此不惜大耗国力。他们本来犯有相同的错误,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历史是面奇特的放大镜,它会放大人们所认为的成功者之荣耀,也会放大失败者的耻辱。约翰,很不幸地,属于后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