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诗词歌赋 > 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

散文:又回涂山 文/王炳侠

2021-05-27 13:03:17现代诗歌
  文/王炳侠  涂山,亦名当涂山,俗称东山,为古涂山国所在地,也是大禹娶妻及第一次大会诸侯的地方。其山位于淮河东岸,与荆山隔河相峙。  涂山气候宜人,山中怪石嶙峋,清静幽雅,

  文/王炳侠

  涂山,亦名当涂山,俗称东山,为古涂山国所在地,也是大禹娶妻及第一次大会诸侯的地方。其山位于淮河东岸,与荆山隔河相峙。

  涂山气候宜人,山中怪石嶙峋,清静幽雅,古迹名泉,分布其间,是人们假日旅游的绝妙去处。历代就有诸多文人墨客来此观光揽胜,留下了众多赞美涂山和歌咏大禹功德的壮丽篇章,增添了涂山浓郁的文化色彩。

  借返校聚会之机,我又一次回到涂山。距离上一次,已经过去了二十二年。上一次,还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是我们宿舍的哥几个,借自行车去的。也是秋天,一路上,哥几个边飞骑边侃,好不自在。中午,在涂山脚下的小店里,啃着石榴,喝着当地的小酒,好不惬意。只可惜,二十年后,哥几个也各奔东西,自己也不再喝酒。

  从涂山脚下踏上盘蜒曲折的“朝禹路”,沿着“涂山古道”上山。两旁榴花似火,艳丽迷人。怀远的石榴可是天下闻名,据说,曾经还是皇上的贡品呢。要是金秋十月,一定能尝到这美味可口人间奇果,但今天只能一饱眼福了。

  山势越来越陡,手攀脚爬,居然还是有些吃力。但我的兴致却丝毫不减,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沿途奇松怪石,灵花异草,美不胜收。只可惜没有了上一次的原创。

  不多时便见一块形似床塌的巨石,上刻有“台桑”二字,相传是涂山氏女与大禹新婚之地。再往前走便是著名的“启母石”了。相传,禹娶涂山氏女,婚后四日便离家治水去了,一别十三年不回家园;涂山氏女每日引领南眺,盼望丈夫归来。但是,望穿秋水,也不见禹归。由于朝思暮想,精诚所至,终于化而为石,端坐于昔日与禹幽会之所。明张士隆有《题启母石》:“亭亭独立向江滨,四半无人石作邻。云鬓挽成千载髻,娥眉淡扫四时春。霜为腻粉凭风傅,霞作胭脂仗日匀。莫道岩前无宝境,一轮明月照精神。”

  继续拾阶而上,便可看见一片松柏掩映中的禹王宫了。禹王宫雄踞涂山之巅,俯瞰千里平川,气势非凡。它坐北朝南,建筑按八卦方位排列,原有五进,今存四进。第一进为山门,两旁书有“空山垂四壁,古庙烛千秋”的对联,让人有千古浩邈之叹。第二进为崇德院,有拜厅三间,旧时为官吏朝觐禹王,置祭祀物品及休息的地方。穿过崇德院,便是禹王宫的正殿——禹王殿,殿内正中奉祀禹王像,皋陶、伯益配祀左右。大禹目光如炬,气宇轩昂,皋陶、伯益亦是栩栩如生,神采飞扬。两旁悬有木刻诗画数轴及楹联多幅,刻画大禹治水的丰功伟业。禹王殿西侧为长春道院,院内一株垂乳银杏,雌雄同株,生机盎然,结果无核,堪称一绝。

  第四进为启母殿,奉祀禹之妻、启之母—涂山氏。殿前两棵古银杏树,一株虽逾千年,依然是枝叶婆娑,生机盎然;一株是老杆铁枝,虽遭雷火所焚,却又树内生树,其枝丫盘蜒如龙,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赞为“山外青山皆如画,树内生树不知年”。

  古树西侧有一望淮台。登台远眺,万里平畴,全在脚下;千里长淮,尽收眼底。顿感心胸开阔,豪气干云。这时,大脑里又记起了那个凄美的传说:相传大禹在治水之际,认识了一位涂山氏族的女子,这位女子深深地爱上了禹,禹忙于治水,在巡视南方时,涂山女就令她的侍女到涂山之南守候禹,并唱了一首自已所做的歌。

  全歌仅一句歌词:"候人兮猗"(兮音为a,猗同兮),据说这就是中国的第一首女声独唱,也是第一首南方民歌,应该也是中国的第一首情歌。只有四个字,却倾诉了对亲人的爱。相思成疾,涂山女再也顾不得世俗规矩,亲自跑到了禹的家乡。如同小说家们喜欢说的那样:悲剧发生了。涂山女有一天给禹送饭,看见了化身为熊的禹,十分羞惭,遂化为石头,禹向此石索要儿子,石头裂开,禹的儿子启诞生了。

  记得当时,我们几个听完后,也是沉默不语,心里许愿自己能在学校期间觅到涂山女就好了。尽管兄弟几个各奔东西,但是在前几天合肥聚会时谈到自己的另一半儿,都是美滋滋的,应该是我们当初沾了圣人的光。想到这里,不禁莞尔一笑。又想起宋朝词人黄庭坚的诗句:“涂山绝顶忆神功,亘古情形一览中。启母石迎新月白,防风冢映夕阳红。洪流匝地曾拘兽,老树参天欲化龙。有径直通霄汉外,登临无不是仙踪。”

  想着,看着,走着,赏着。我已经完全沉浸在山川美景之中了,沉浸在二十二年前的蒙太奇中。只是返程时间已到,只好一步一回头地告别大禹,告别了涂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