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美文欣赏 > 经典美文

经典美文

随笔:“他信”的查道 文/徐全利

2021-05-15 13:00:10经典美文
  文/徐全利  “他信”,或许是我的杜撰,在字典上是找不到的。  人们常说,一个人要“自信”,否则谁会相信他?我说,有了“他信”,一切足矣! 

  文/徐全利

  “他信”,或许是我的杜撰,在字典上是找不到的。

  人们常说,一个人要“自信”,否则谁会相信他?我说,有了“他信”,一切足矣!

  近读《宋史·查道传》,查道(955—1018)宋代大臣,字湛然,歙州休宁(今属安徽)人,查元方之子。查道之所以能长期得到朝廷和皇帝的赏识,与其为官清廉、办事干练,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人品和官风以及卓越的政绩有关。他的事迹,见于正史——《宋史》。

  闲暇的时候随便翻翻,一天抛开“正史”翻“野史”,见到查道还有“传说”。

  一个传说是,查道义救美人鱼的故事。

  说是在出使高丽途中,行至一海岛,发现岛边的沙滩上躺着一个妇女,他吃惊不小。心想,这荒凉海滩,怎会有人?

  当叫来船工一起细看,才发现这女人发髻纷乱,袒胸露背,肘后还生有红色的鳍。他顿时明白,这并不是人,而是一条美人鱼。

  当船工们要杀死这条美人鱼时,查道立即上前阻止,说:“美人鱼虽是水族,但通人性,千万不可滥杀生灵。”随即让船工把美人鱼拖入海中,美人鱼得水后,频频向查道点头释首,然后反身向远处游去。

  这件事传到高丽,朝鲜人盛赞大宋使节为人宽厚,不滥杀无辜,颇堪信任。查道深受信任,十分顺利地完成了出使任务。

  还有一个传说是,在江苏泰州城内,有一株奇松。

  这松高不过三尺,凸有双根,虬结在一起,一出地面就折向两侧,盘旋而去,矫若游龙,分别延伸有十余米。人谓“高不出檐,大荫数亩”实属世之罕见。

  泰州人都把它叫作“太常松”,认为这棵松是查道所植,因查道做过太常博士,所以得名“太常松”。

  泰州人还说,泰州城北紫藤街还有查道故居,紫藤街上那棵紫藤也是查道手植。

  查道是否在泰州供过职,是否做过太常博士,史料都没有记载,这些都只能是传说。但至少可以说明,泰州人现在还记着查道。

  野史,即所谓与正史相对的民间编撰的历史,其大部分是根据传闻、神话等编写。古代有“稗官野史”的说法,稗官者,采录民俗民情的小官也。野史,没有人知道它是真是假,一般靠百姓流传下来,没有书可以考证。简单的讲,野史所说之事,很有可能是杜撰的。

  对以上的传说,我们姑且认为是真的,由之可见,朝鲜人的信任,可以说是当时中朝外交取胜的法宝。这个“他信”,何其重要!这个“他信”,比“自信”更可贵!再假如,他在泰州做过太常博士,栽过松,有故居,有紫藤,距今1000多年,人们还传颂他的“事迹”,这种“他信”,就是“治内”的信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民的信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岂不比一个个“自信”,远胜百倍千倍!

  对这些传说,我“宁信其有”,体现出人民的厚望;即便“勿信其有”,也体现出人民的希望——希望有这样的“官”,为民谋福祉的官,包括与外国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也是人民之福。

  正史,写在史书上,一般人不查阅难知道。野史,写在民间,哪怕不识字,也可相互“传说”。一个人的精神风貌,野史流传有时胜过正史。读了正史和野史,正史注重真实性,以理服人,以信服人。野史的趣味性大于真实性,娱乐性大于严肃性。两者互参,更显人的精气神。

  “传说”带民间性质,可信也可不信。种种“传说”之中,“有眼有鼻”也有趣,聊备一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