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文化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五子良将之首是谁?五子良将排名

2021-02-24 01:33:36历史解密
陈寿的排名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我认为这个排名是很中肯也是很准确的。古人的想法我不敢妄加推测,我只能说一下我为什么赞同陈寿这个排名的原因。五子良将之首是谁?首先我们

陈寿的排名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我认为这个排名是很中肯也是很准确的。古人的想法我不敢妄加推测,我只能说一下我为什么赞同陈寿这个排名的原因。

五子良将之首是谁?

首先我们要来搞清楚第一个问题,也是历来被网友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

我的观点是只有张辽,于禁,乐进三人才有资格来当这个第一,首先我先说说张辽和于禁。

第一点,这俩人都擅于揣摩曹公的想法和心思的,也就是说这俩人是最了解曹公的魏国大将,先说张辽,张辽降昌豨一事,不得不说是一招险棋,事后曹公先遣昌豨还东海,随后训责张辽说:"莽然只身赴敌巢穴,这不是大将所为。张辽为什么敢这样做,是因为他知道曹公有容人之量,他是能放过那些与他作对的人的,张绣就是最好的例子。由此事可见,曹公识张辽,张辽也识曹公。

再说于禁,当曹公兵败宛城时,其他将领的队伍都被打散了,而只要于禁的队伍是完整的,并且于禁还在路上整治了趁机抢劫的青州兵,但是那些青州兵却恶人先告知,在曹公面前说于禁造反,当于禁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却没有第一时间去向曹公说清问题,而是在将一切事情处理妥当之后,才去见曹公,事后有人问于禁为什么这样做,于禁回答说,曹公是明智的人,他是不会相信小人之言的。而也正是因为于禁在此役的表现,他被封为益寿亭侯。从此事看出,往往良将和明主之间都是互相信任的,是互相明白对方的想法的,而于禁正是知道这一点,他才不怕那些所谓的谗言。

由此可见,在对领导的认识方面,俩人打了个平手。

第二点,从官职上看俩人的地位,我选取了3个时间点,

第一个时间点,公元206年,曹公彻底消灭为患多年的昌豨,此时,于禁拜虎威将军,而张辽拜荡寇将军。在这个阶段俩人数平级关系。

第二个时间点,公元215年-公元216年,先说215年,张辽凭借在逍遥津的出色表现,官拜征东将军。

而在216年,于禁官拜左将军,假节钺。可见此时俩人的官职是于禁大的,但是我个人认为张辽的实权可能更大一些,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而左将军则更多的是名誉头衔,但是不可否认的,此时在曹公眼中,于禁的地位还是要比张辽高一些的.

第三个时间点,就是在文帝时期了,于禁因兵败投降一事而遭到文帝羞辱,虽然文帝在朝堂上还是安慰了他,并让他当安远将军,但是内心里也是很厌恶的,从他的谥号厉候就能看出。而此时反观张辽,则与于禁的遭遇是一个天生一个地下,文帝上位以后,张辽就官拜前将军,并且文帝不仅亲自召见张辽,还爱屋及乌的将当年威震逍遥津的勇士也都封为虎贲,还给张辽的母亲盖房子。当张辽生病时,文帝遣侍中刘晔问病,张辽此时未至公,而遣侍中来看病,盖宠之也。可见曹丕如何重视张辽。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水淹七军是于禁人生的分水岭,在此事之前,于禁是魏国外姓将领中地位最高的了,如果没有此事的话,五子良将之首有极大可能是于禁。但是此事之后,名声毁于一旦,地位也一蹶不振,这也就是陈寿所说的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的原因了。

而剩下的二员大将,徐晃,张郃此二将在曹公帐下成名时间与张辽,于禁,乐进相比来说还是有些晚,并且此二人还都是降将,这样就更不能与于禁,乐进所争锋了。当然了,大家会问为何张辽也是降将,但是他却为何能当上五子之首,这个就是因为上文提到的他比许,张二人更能懂的曹公的想法,心思。

举个例子,当襄阳军情告急的时候,当时的兖州刺史裴潜得到命令去引军付令,裴潜以为只是这只是一般的召集,于是在收到诏令后只是慢慢地整军。而当时的扬州刺史温恢见裴潜毫不知情,便跟他密谈说:"从现在的状况观察,必然是曹公知道襄阳一带军情告急,想要你们立刻引军前往支援了。之所以不下令紧急召集,只是不想让其它地方的守军都受到惊扰动摇而已。此数日内你必然会收到密书催促你立即进军,而张辽等大将亦将会收到召集令。张辽久从主公,必定知晓主公的深意,届时如果他的军队比你们这些早已收到诏令者更早赶赴战场的话,你必定要受到责罚!"裴潜听从了温恢之言,立刻留下辎重,下令军队以轻装快速出发。不久后,裴潜果然收到紧急召集的密书,而张辽等人亦果然也被征召。此事则可以看出,张辽在未接到曹公的命令时,就立刻出兵增援襄阳,可见他对曹公的了解有多深了。

五子良将排名

说完了五子良将之首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容老夫来说说先登之将乐进。乐进在五子中位列第二,原因有三。

第一点,从龙之臣,乐进是最早跟随曹公的外姓将领之一,这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资本之一。

第二点,每战先登,骁果显名。个人认为乐进是五子中最能打的一个,所谓先登就是每战率领敢死队第一个冲上去的,所谓骁果就是勇猛刚毅。从史书上看乐进参与的战斗,几乎都有这俩个词出现。

第三点,咸有效劳,战功卓著。我们看乐进传,几乎是一句废话没有,一仗接着一仗的,并且每战都有斩将的记录,在官渡中的那个淳于琼就是被乐进单杀的。

曹公一向是赏罚分明的,乐进的功劳曹公是记得很清楚的,也因此,在215年,曹公拜乐进为右将军,注意在这个时候,于禁还没当上左将军,而张辽才还是荡寇将军。由此可见,踏踏实实干事的人是肯定会得到老板的欣赏和认可的。

那么接下来问题却出现了,有人会说,乐进战功高,背景好,还任劳任怨,那么为什么他没有当上五子之首。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接下来的一场大战来分析了,公元215 年,孙权趁曹公征汉中之时,亲率十万大军来攻合肥,而此时的合肥有三员大将,张辽,乐进,李典。还有区区七千人。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身在合肥的护军薛悌打开了曹公很早之前就留下的密函,这封密函只有几个字。若孙权军来到,张、李两位将军出城迎战,乐将军守城;护军薛悌不要出战。这几个字不仅体现出曹公的深谋远虑,也表明了在曹公心目中谁适合当将,而谁适合当帅。

根据我在上面的话可以知道,逍遥津一战中,乐进是右将军,而张辽却是荡寇将军,俩人的官职完全不在同一等级上,结果却是张辽为帅,指挥乐进。而当时乐进也确实不服,开始耍起了脾气,而在这个时刻,李典站了出来,表明立场,愿意跟随张辽出战。我们想一下,按照长理来说,曹公肯定知道乐进比张,李二人都能打,但是曹公也知道,乐进是肯定不会服张辽的,硬是将俩人放在一起作战,肯定会出差错,而李典是素来有不与诸将争功的美名,让张,李二人合作效果会更好。

综上所述,可见在曹公心中,乐进是一个猛将,也是一个懂兵法的将军,但是他不是一个好的元帅。这也是为何他在五子中排第二的原因。

张郃,徐晃二人论能力,论战功完全不比其他三子差,但是正由于他们的降将身份和其职务的限制,使其二人的名声和官职远远不如其他魏国将领。而也正是如此他们分别排在魏五子中的第四第五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