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个人博客 > 博客日记

博客日记

微型小说:落实 | 吴岳华

2021-03-16 21:05:53博客日记
  作者:吴岳华  乔老主任老家的祖屋年久失修,快要倒塌,他下决心推倒重建,建四间正房,三间厢房。  关于重建的地点,村书记建议划靠公路的一块地皮给他,他思考再三,还是认为原址

  作者:吴岳华

  乔老主任老家的祖屋年久失修,快要倒塌,他下决心推倒重建,建四间正房,三间厢房。

  关于重建的地点,村书记建议划靠公路的一块地皮给他,他思考再三,还是认为原址风水好环境好,前后和左右没有人家,只有右边有两户人家。后是小河、竹林,前是菜地、荷塘。

  重建老房,为了求得在农村的清静。乔老主任与爱人商量,尽量少参与农村的事,不要自找麻烦。

  但是,想是想,问题很快就找上门了,推也推不掉。虽然上级已禁止农田开成蟹塘,但偷偷摸摸开的还有。

  “大伯,你回来了 我顶风而开,对你影响不好。你为我给村干部疏通,瞒上不瞒下,上下都说得过去。”

  这个侄子是个小聪明,搞养殖业种植业有一套。

  这两年养蟹赚了不少钱,一般的养三四十亩的,都能赚个二三十万。这个引诱力太大了。

  “养蟹能赚钱,但不能当饭吃呢。上级不让再开蟹塘,是有道理的,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样,我想一想,怎么让你能发财。”

  前脚送走侄子,后脚又走来大伯、老支书,主要商量扩大通乡公路的问题。原来的路比较窄,迎面来的车子不好通过。乔老主任觉得是个问题,他答应与有关部门协商,争取他们支持立项。

  农村的面貌有很大改观,唯一的是水污染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水浮莲象条厚厚的棉被,严严实实地盖在河面上,船没法行走通过。淤泥沉积多年,有上尺厚,水体发黑,鱼虾很少。

  面对如此的水环境,乔老主任自然想起小时候的水真清,真甜。可直接饮用,淘米煮饭,夏天下河游泳。他最盼望的是夏天发水,不管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他奔在田野上,等口子取鱼。大鲫鱼鳗鱼,常常一次就弄到十斤八斤。到了秋天,坐在码头上弄鱼也很痛快,大小鱼一钓也是好几斤。冬天清沟也是一件乐事,尽管冰水刺骨,全然不顾,取鱼之乐,忘记了寒冷。

  河长制也订了,好多办法都想了,但水清的问题就是没有解决。

  他有一个大胆的设想,能不能恢复传统的罱泥方式,种真正的绿色的有机大米。

  这要人,要钱,要政策,他觉得事在人为,像抓计划生育,像抓通电通水通路一样来抓水清的问题,也能抓好,抓出成效。

  乔老主任的孙子、孙子对象,正好今年研究生毕业,一个学的是农业种植,一个学的是畜牧养殖,能不能动员他们到农村发挥应有的作用。他心中没有把握。这要过爱人的关,过儿子儿媳的关,过孙子孙子对象的关。乔老主任想到倒着做的方法,孙子对象的爷爷是个农业专家,与乔老主任相处了几十年,亲如家人朋友,乔老主任谈了设想,孙子对象爷爷觉得很好,可行,他全力支持。接下来的工作,好做多了。

  乔老主任与村干部商量,把村里的布局分三大块,一块是养蟹养鸡养猪的养殖业,一块是稻鱼稻鸭混养的绿色有机大米的种植业,一块是开发芦荡、水上森林的旅游业。应该说乔老主任有远见,当时他是村支书,搞水利搞农田改造的时候,坚持保留一片芦荡,在滩地上种了水杉,现在成了很好的旅游资源。

  乔老主任下功夫最大的是,组织一支罱泥队,清淤泥,清浮萍,弄到田里做有机肥。真是三顾茅庐,请老将出山,请青壮年上阵,除了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还要解决收益问题。

  那个要养蟹的侄子,通过做工作,成了罱泥队的队长,绿色有机大米种植的带头人。

  治水清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左邻右舍,方方面面。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乔老主任倒成了一个大忙人,起得早,睡得晚,查资料,想办法,写文章,不亦乐乎。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这是乔老主任一贯的工作作风。他最讨厌的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欺上瞒下,华而不实。

  乔老主任走村窜户,奔走在田间地头,一件事一件事抓落实。

  他动中求静,读书、画画、写律诗。画牛画马画鱼虾,颇有大家的风度,有几幅画被市博物馆收藏。他常说,人就怕飘浮,过得不实在。一松二空容易栽跟头。

  恢复传统的罱泥方式,种绿色有机大米这个做法,得到市里认可,准备在全市推开,真正落实河长制,为解决水清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章评论